因为感觉那像一种强暴。打电话在今天已经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我们更多的是在想打电话给对方之前微信里问一句“方便电话吗现在?”。
移动互联网这个词说出来比较专业,但是实际上它移动的绝对不只是互联网,还有我们的意识。意识被移动互联网打碎再重构,意识成为多线程运转。
接听电话已经沦落为属于单线程的强制性行为,在今天这样可以非即时性的延时多线程交流时代就显得非常不合时宜了。
所以被多线程的不仅仅是交流的信息,还有我们自身。
在现在这个微信版本之前,把你拖进群里是不需要跟你打招呼的,你突然就多了一个对话框,群里不管多少人,起码90%以上肯定没有过交集。你退出好像不太给拉进来这位朋友面子,一般来说他还要好好的把你包装介绍一番,你自然也得“谦卑”的笑脸回敬。但由于大部分人是肯定不相识的,所以这里即使有话题和你也毫不相关,所以只能默默的把这个群设置成为新消息免提示的状态。如果话题不多,那就任由它沉寂死去。
曾经有相当一段时间我深深被这种烦恼影响,每天被强迫接受非常多与自己毫不相关甚至连兴趣都无关的信息。以至于不得不在一年内换了3个微信号,每次换新号的时候还要把以前一切关系密切的朋友逐个通知来个“关系大搬家”。现在已经很少第一次见到陌生人就互换微信了,不是不礼貌,只是为了固守自己这仅有的一亩三分地,同样可以减少被无关信息干扰的隐患。
可能有人会说,现在微信群已经改了,拉你进群之前会给你发邀请。是啊,但是其实这比以前还要难受,以前突然被拉进去,好歹你还可以“装无辜”,今天你收到某人的邀请几乎等于给你发个“最后通牒”,你要是不通过,那可真是伤了人家的面子。
如果你认为我是个反对微信群的人那就真的错了。其实不但不反对,还非常支持和常用。现在我们整个公司的管理链条几乎都嫁接在微信群之上,无论是店面部门每两个小时的常规运营情况汇报,巡回检查的问题公告,特殊情况的即时处理,还是总部部门在各种业务层面上通过微信群最大限度的扁平化的共享信息,某些决策的讨论和任务部署以及信息反馈,这些全都依赖微信群。如果没有微信群,甚至无法想像我们今天该如何管理我们正在快速壮大的公司团队。
正是因为微信群,我们的工作效率大大提升。我曾经开玩笑说,任何一个人脱离了微信群的管理方式,你就是一个宏观状态的原子,你只能在一个时间处于一个时空位置,作用有限。如果你能利用好微信群,你就是一个微观的亚原子粒子,你可以同时存在在几乎所有的时空位置上,作用无限。这样每个人由于时空线被限制的管理能力也就被几何指数一样的被释放了出来。
既然微信群这么重要,为什么我要用这个标题?
因为在我个人经验的观察里,除了我们在工作上的微信群,需要一起学习的同学群,关联紧密的临时项目群之外,几乎所有其他加入的微信群都死掉了。死掉的包括但不限于行业类别的群,营销主题的群,某些聚会产生的临时群,某些共同投资人的群,某些兴趣小组等等,不一而足,全体灭亡,无一幸免。 为什么?我们每天有大量的信息需要交流和互动分享,看看朋友圈的刷新频率就知道了,我们肯定不是没什么可说的,为什么微信群而如墓地一般频繁死去。不是有很多内容可以分享的吗?
因为微信群不是人的连接,而是关系的连接。
没有关系的连接,即使出现在一个微信群里,这种连接也是死的。
没有关系,就没有群,也没有价值。
这个结论不是我说的。来自我在李善友教授的互联网思维的课堂上。当时听到这个结论,心中关于微信群为何死亡率居高不下的答案终于有了着落。
很多人不理解这个道理,认为只要把大家拉到一个群里,这种关系就算建立了,就有价值了,这其实就是白日做梦。
任何能够活跃的微信群,首先是因为“关系链前置”,大家在之前就已经由于某种关联具备了相互交互的需求。“关系链后置”这种事情在我的经验里没有看到任何一个成功的案例。
关系链后置的微信群还会在成为一个“活死人”,被沦为群内人释放只和自己有关的,需要扩大营销效果的“营销垃圾箱”,这其实是一种必然,微信群显然是一个扩大除了自己朋友圈以外最好的现成扩散地。微信群本来是基于“利他”的关系退化到仅仅“利己”的范畴。
忽视关系链的价值,单纯制造人连接的人绝对不在少数。微信始终严格限制每个群的人数,相信其深谙这其中的道理。
大而无当,在微信群里同样是这样一个道理。人越多,反而关系链的质量被降低,整体价值也就下降。亚马逊的贝索斯曾经有一个“两块Pizza理论“,即参与决策的人数,绝对不能超过两块Pizza不够吃的范围,不然就是无效决策,纯粹浪费时间。乔布斯也常有在会议上不留情面的清除非会议必需人员的举动,同样认为浪费时间,损伤效率。
你能建立和管理的关系绝对是有限的。单纯数量的扩张会降低你的关系链的质量。珍惜自己的时间,在关系链上做深,价值远远大于做大,除非你是做微信营销靠转发吃这口饭的。
连接在今天的世界里,已经成本极其低廉,无限近乎于零。并不是只要是连接,就是有价值的。所以朋友圈的价值远远大于微信群,因为朋友圈里能看到的人,和你是100%的强关系,微信群可能就是10%的弱关系了。即便是朋友圈,如果看到不相干的人和信息,我一般也会第一时间屏蔽或删除掉,减少未来的干扰。听起来很无情,但我需要珍惜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毕竟它极其有限。
人的聚集,想想本是好事,但这脆弱的关联却又常常死去,确实不免让人惋惜。
真正改变世界的是微信带来的延时性存在效应。很多人没有搞清楚为什么用户基数庞大的手机QQ干不掉这个刚刚新生的微信小弟弟。
其实关键仅仅只有一点:QQ有一个最基础的“在线”或“离线”功能,甚至包括那个在今天看起来极其奇葩的“隐身”功能,用户就等于有了“存在”和“不存在”两种状态。微信根本就不存在“离线”这种状态。它从生下来那天就是永生的。
你只要有微信,你就永远存在,百口莫辩。
如果说QQ是个三维生物,需要在第四维时间维度上单向生存的话。微信就直接升级为四维生物,在它的维度里,时间根本不存在,存在即是永恒。
根据腾讯自己的数据,每个用户在微信上的停留时间每天超过5个小时,我们除去每天必要的8小时睡眠,剩下的清醒时间里,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被微信占据,还不考虑它时不时的节点式对生活的插入。我不想预知未来,但现在,微信就已经是我们三分之一的生命状态,未来只会更多,只不过可能是另一个形式的“微信”而已。
任何技术的进步,都不会是全然有利的。微信所带来的改变不仅仅是如何改我们使用和交流信息的方式,它的能量远远大于这个层面,它甚至可以能影响到更深层面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发展趋势的方面,它可能将重塑社会结构及一切形态。
我不想臣服于微信,但我属于当下这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它几乎就是我的器官延续,对于这样的进化,我无法拒绝也无力抗拒。
人一生能认识的人是有限的,能交换信息的更是有限的,能长久交换信息共享生命的更是凤毛麟角。
感谢所有曾经和我存在一个群的人,至少我们短暂的相遇过。 感谢今天还和我在一个微信群里的人,因为我们共同生存在另一个维度,延续和共享我们的生命进程。
不如把一切都归于缘分,相聚离合的微信群本来就该和人生一样的无常。 那些死去的微信群,曾是枷锁,也是无奈。但希望死去是为了新生,为了我们认识到真正本质的价值,而不是形式上的价值。
致那些死去的微信群,我在这里为你们默哀。 小小一个微信群,牢骚数千字,让各位见笑了。
——黄太吉赫畅(GirlUp天使投资人之一) 2014/9/18于返京飞行途中
Notice: The content of the above works (including video, pictures or audio) is uploaded and published by GuTon's enterprise users, and this platform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